华豫之门海选鉴宝地址参加时间
据记载,陆俨少先生曾于1948年乘筏险经三峡,沿途险滩相接,回波伏流,汹涌澎湃。其间上下渚滩,因其结构不同,惊波撞击,耍弄其势,天险幸过,额手称庆。
陆俨少有感而发地创作了《峡江险水》系列画作。初看过这幅画,给我的感觉就是他的用笔有繁有细,线条有粗有细。该简则简,该细则细,恰到好处。在了解了陆俨少艺术上的独创性,把握了其个性风格之后,我进一步鉴定他的作品。先说其画水,画水之法,古多有流传。陆俨少总觉古传画法似太呆板,少有变化,尤其是后人竞相追崇,已成定格,实未尽自然山水之流动愤激之状。
这幅画作,既是他溯往追怀,寄托了自己对长江千难万险铭刻于心的生活感受,也是他尽情地勾画疾流奔泻、崩滩裂岩自然之美的江波万状,更是他创造如何用线条、墨块画云画水,得其动势,达神妙毫端、出神入化之境地的绝代佳作。

陆俨少后期的山水,通过结构的排比和间隔的组合而形成气势雄阔拓展之势。他的画,或是阴阳虚实对比强烈,结构简练;或是重山复水层层推远,境界阔大。此幅绘于1981年的《云岩飞瀑》,是应当时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、国务委员,前国务院副耿飚同志所作,为作者创作成熟时期的代表性作品:饱满的画面,尽显山势的巍峨雄奇;勾云勾水间,展现云雾缭绕的仙峦意境。作者以长线条描水勾云,山体同样笔致清晰,笔笔见笔,起落有致;山中茅屋几间,掩映于苍树中,一派远离城嚣、悠然世外之态;湍湍水流之上,一座木桥连接两崖,与山中茅屋相呼应;敷色则注重浓淡干湿,繁简轻重间极尽变化。